深圳多举措支持“新三样”扩大出口
382 2025-05-13 15:03
微生物发酵试验方案如表4所示,详细试验过程如下:采用固体发酵、液体发酵两种方式进行试验。根据试验需要配置YPD(酵母菌培养基)、LB(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基础液体、固体培养基:(空白对照,CK)、添加磷酸盐的YPD液体、固体培养基(阳性对照,YCK)、添加食品添加剂磷酸的YPD、LB固体培养基(试验组,PPA)添加食品添加剂磷酸的YPD液体、固体培养基(试验组,TPA)四种不同的培养基,并在该四种培养基接种同等菌含量、同等菌浓度的酵母菌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来判断四种培养基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4、检测方法
(1)制糖澄清试验:参照《甘蔗制糖化学管理分析方法》、GB/T317—2006《白砂糖》国家标准,对甘蔗清汁的脱色度、色值、浑浊度等进行检测。
(2)油脂精炼脱胶试验:参照国家标准GB/T—5537—2008《粮油检验磷脂含量的测定》第一法钼蓝比色法。
(3)微生物发酵试验:酿酒酵母单菌落直径,用接种针挑取单一菌落点于平皿中间,待生长72h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单菌落直径大小,每组试验重复10个平板;菌体的生长曲线(参照《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四版)》采用比浊法测定生长曲线)、发酵液中酵母生长量的测定,每组试验重复6组;菌丝干重测定,每组试验重复6组;发酵能力的测定(二氧化碳产生量),每组试验重复6组;发酵液残糖量的测定,每组试验重复6组;产酒精量(气相色谱法),每组试验重复6组;发酵液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参照GB/T13662-2008),每组试验重复6组;枯草芽孢杆菌单菌落直径,用接种针挑取单一菌落点于平皿中间,待生长48h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单菌落直径大小,每组试验重复10个平板;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曲线(采用比浊法测定生长曲线)、发酵液中生长量的测定,每组试验重复6组;产淀粉酶能力的测定,每组试验重复10个平板。
5、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l7.0软件中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多重比较(LSD)确定组间差异,结果以“均值±标准误”表示,标注相同字母(P>0.05)表示无差异,标注不同字母(P<0.05)表示存在差异,EXCEL软件作表。
二、结果与分析
1、PPA作为澄清剂在制糖工艺中应用试验图1和表5是制糖澄清对比试验结果,从表5中数据可知,空白CK平均色值为175.92IU,浑浊度为527.52MAU。阴性CK得到的清汁色值平均为90.90IU,浑浊度为151.53MAU,脱色率为55.8%;与空白CK相比,色值提高了48.33%,浑浊度降低了71.28%。而用PPA对蔗汁进行澄清得到的清汁色值平均为46.71IU,浑浊度为58.80MAU,脱色率为81.5%;与空白CK相比,色值提高了73.45%,浑浊度降低了88.85%;与阴性CK比较,色值提高了48.61%,浑浊度降低了61.2%;脱色率提高了31.53%。用TPA对蔗汁进行澄清得到的清汁色值平均为46.83IU,浑浊度为55.04MAU,脱色率为82.0%;与空白CK比较,色值提高了73.38%,浑浊度降低了89.57%,与阴性CK比较,色值提高了48.49%,浑浊度降低了63.68%;脱色率提高了31.95%。从图1可明显看出,PPA、TPA与空白CK、阴性CK在脱色率、色值、浑浊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TPA与PPA之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磷酸,磷酸盐,枯草芽孢杆菌,氨基酸态氮